在圈养条件下,饲养员每日会为每只大熊猫准备20千克至30千克的竹子,但在采食过程中,因口感或喜好的问题,大熊猫会将超过半数的竹子浪费掉,而这些被大熊猫挑选剩下的竹子会如何处理呢?这些剩竹将去往何方呢?
不只是“青团”,残竹也能回收利用
大熊猫采食竹子后,往往会剩下10千克至20千克的残竹,这些看似无用的残竹,并未被视为废弃物。在工作人员手中,这些残竹将被一一回收、打捆,随后装载上车,并运往造纸厂。
在造纸厂,残竹会经历一场蜕变。经过洗选、蒸煮以及高温消毒等60多道工序后,原本可能被视为废弃物的残竹,最终摇身一变,成为我们日常使用的“熊猫纸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家造纸厂,每年能够回收并转化近500000千克的残竹。这样的循环再利用模式,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,还促进了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。
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竹类工艺
在呼和浩特动物园里住着两只明星大熊猫——“茜茜”和“仨儿”,它们每年挑选后的残竹量非常多。若将残竹仅作为废弃物处理,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,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。然而,在动物园里一群富有创意的工作人员眼中,这些看似无用的残竹却蕴藏着无限可能。在他们的加工下,这些残竹被赋予了新的使命。
展开全文
经过一番设计与制作,这些残竹华丽转身,变成了动物园内的竹筏、花境围栏、垃圾桶、鸟巢等。更有趣的是,这些残竹还融入到了大熊猫的日常生活中,工作人员用残竹为“茜茜”与“仨儿”打造了专属的“汽车座驾”。这一系列变废为宝的举措,减少了园区内的垃圾产生,既保护了环境,更向游客传递了一种绿色、低碳、可持续的生活理念。
邻居大象也有份
在韩国三星爱宝乐园,若论及饮食上的“兼容并蓄”之王,非“熊猫世界”旁的大象家族莫属。而在大象家族中,最出名的是一只33岁的名叫“高斯克”的大象。每天,在“宝家族”精心挑选完它们最爱的竹子后,剩余的竹子,便会成为“高斯克”餐桌上的佳肴。每当大量的竹子被饲养员搬入大象馆,或许“高斯克”会陷入片刻的沉思:“我的主食难道是竹子吗?”“高斯克”的饲养员曾透露:“‘高斯克’胃口很好,它从不挑食,对竹子也特别喜爱,有时搬运来的竹子还不够‘高斯克’一象吃。”
世界鲸鲨日
每年的8月30日,是世界鲸鲨日。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,旨在提高人们对鲸鲨这一神奇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。
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,尽管鲸鲨体形庞大,它们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。设立世界鲸鲨日的初衷,就是希望通过这一纪念日,呼吁全球关注鲸鲨的保护,并采取实际行动以阻止这一物种的灭绝,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。
图片来源:呼和浩特晚报、新华社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