骟,拼音:shàn
骟匠是骟割家禽家畜的睾丸或卵巢的手艺人,为农家劁猪、阉鸡、骟牲口,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行当。在旧时江湖行帮中属“搓捻行”,他们供奉汉末名医华佗为行业祖师。农村人形象地称他们为“咬卵匠”。据传,明太祖朱元璋赠骟匠春联:“双手避开生死路,一刀斩断是非根”,一语道破骟匠天机。
早在石器时代,古人就开始驯养马牛羊猪狗猫了,先民在长期饲养家禽家畜过程中,积累了丰富的禽畜繁育、饲养、医疗经验。其中,“禽畜阉割术”是一项世界性的重要发明。在商代的甲骨文中,就已有关于阉割猪的记载。
《易经》中说“豮豕之牙吉”,就是说阉割后的猪,性格就变得驯顺,牙虽犀利,也不足为害。据《礼记》载,“豕曰刚鬣,豚曰腯肥”,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、毛粗,叫“豕”;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,叫“豚”。秦汉之交,由于战乱频繁、骑术盛行,有关骡马的阉割术也兴旺起来。
以前农村的庄稼人善养牛猪羊狗猫鸡,因此骟匠是比较吃香的手艺。
在农村,骟匠因长期与牲畜打交道,掌握了牲畜的生长规律、血缘关系、喂养条件、役使程度等信息,也往往兼职兽医与牲口交易的经纪人。他们懂得怎样调理牲畜脾胃,从牲畜的毛色、耳朵、蹄子、牙齿、骨架甚至叫声、尾巴,就能分出贵贱,知道能不能怀驹,善不善拉车,有的则能一口报出猪牛羊净肉的分量。
骟匠是一个“心毒手狠”“眼尖手快”“毫不留情”的角色,明晃晃的利器专找传宗接代的命根、生儿育女的要害,他那一刀下去,本能就成了无能,天性就成了无性。
如今,人口城镇化,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,家禽家畜越来越少,骟匠手艺少有人学。因此,这门老手艺正在从人们生活中慢慢淡远。
但是只要人类还饲养着牲畜家禽,还想吃上膻腥味淡的上等肉品,骟匠就一定不会自行告退的。
发布于:福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