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技术管控:智能监控与行为审计
在确保物理隔离的基础上,部队还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手段,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全方位管控。
1. 数据防泄露(DLP)系统
对涉密文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,从创建、传输到销毁全程可追溯(如安企神软件)。
具体功能如下:
文件加密:从存储到传输的全链路保护
透明加密:新打开、新编辑、新保存的文档就会强制的、自动的加密,不需要额外操作,不改变员工操作习惯,不影响员工工作效率。
加密后的文档,在公司内部正常打开、正常编辑、正常流转,一旦违规发送到外界,外界打开就是乱码。
落地加密:当机密文件到达本机时,无论是否打开编辑,只要到达本机,就会自动的,强制的进入到加密状态,杜绝收到机密文件后故意不打开,直接转发造成泄密。
剪贴板加密:从加密文档中复制文字出来,粘贴出去就会变成一句话“您复制的内容已被加密处理”,从而防止通过复制机密文件内容的方式进行泄密。
文件操作记录:行为可追溯,责任可定位
记录文件外发、拷贝、删除等行为,支持按时间、员工、文件类型筛选,生成可视化报表。
禁止程序发送文件:封堵高危传输通道
禁止微信、QQ、浏览器等程序发送文件,或仅允许通过企业指定渠道(如内部网盘)传输。
文件操作权限:精细管控“看、改、删”
安全区域:限制部门间文件互访(如研发部无法查看销售部客户名单),某电商公司通过此功能避免竞品信息泄露。
权限分级:设置文件新建、删除、拷贝权限,例如仅允许管理员删除日志文件,防止普通员工恶意销毁证据。
U盘和打印机管控:切断物理泄密路径
U盘管控:禁用所有U盘,或仅允许授权加密U盘使用。
打印机管控:禁止打印敏感文件(如含“机密”标签的文档),或强制打印水印(含用户名、时间)。
文档水印:隐形标识震慑内鬼
支持打印、发送、截屏、落地、复制移动等场景的水印,可嵌入隐形点阵水印(肉眼不可见但可扫描识别)。
文件外发包:给文件加上“数字锁”
生成加密外发包,设置查看次数(如仅允许打开3次)、时间(如7天后自动失效)、设备(如仅限特定电脑打开),禁止打印和截图。
禁止截屏、拖拽:封堵“屏幕偷拍”漏洞
禁止使用PrintScreen、微信截图等工具,或禁止将加密文件拖拽至非授权程序(如从Word拖至微信聊天框)。
2. 终端安全管理系统
部署军用级终端管控软件,实时监控每台计算机的运行状态。
功能包括:
禁止U盘、蓝牙、Wi-Fi等外设使用;
记录文件操作(复制、删除、打印);
捕获屏幕活动,防止拍照或录屏泄密;
自动检测并阻断异常程序运行(如远程控制、聊天软件)。
二、物理隔离:打造“无网”安全环境
核心理念:断网即断险
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,许多部队单位仍坚持物理隔离原则,将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、公共通信网络完全隔离,形成独立的“内网”或“专网”。
具体措施包括:
涉密计算机不上网:所有处理、存储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严禁连接互联网、手机热点或无线网络。
专网专用:建立独立的军事内部网络,仅限授权人员在特定区域访问。
封闭式管理:涉密机房、指挥中心等关键区域实行24小时监控、门禁管理和人员登记制度。
📌 典型案例:作战指挥系统、情报分析平台、武器控制系统等核心系统均运行在完全隔离的网络环境中,确保“数据不落地、网络不互联”。
✅ 优势:从根本上切断外部攻击和信息外泄的物理通道,是最可靠、最基础的防泄密手段。
三、制度与教育:筑牢思想防线
技术手段再先进,也离不开人的执行。思想麻痹、意识淡薄是导致失泄密的最常见原因。因此,部队高度重视保密制度建设与安全教育。
1. 严格的保密制度
制定《军队保密条例》《涉密人员管理办法》等规章制度;
明确涉密等级、岗位职责、操作流程和责任追究机制;
实行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“谁使用、谁负责”的责任制。
2. 常态化保密教育
新兵入伍必上“保密第一课”;
定期开展保密知识培训、案例警示和应急演练;
通过宣传片、海报、知识竞赛等形式强化保密意识。
3. 涉密人员管理
对接触核心机密的人员进行严格政审和背景调查;
实行定期轮岗、离岗审计制度;
签订保密承诺书,明确法律责任。
📌 真实案例警示:曾有士兵在非涉密区域用手机拍摄训练画面并发布社交媒体,导致部队位置和装备信息泄露,最终被依法追责。
✅ 优势:从源头上消除“无意泄密”和“侥幸心理”,打造“人人懂保密、人人会保密”的文化氛围。
结语:防泄密是一项系统工程
部队防泄密绝非单一手段可以实现,而是物理隔离、技术管控、制度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。只有将“硬隔离”与“软管理”、“技防”与“人防”紧密结合,才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保密防线。
这3种防范措施,你了解几个?
物理隔离:✅
技术管控:✅
制度教育:✅
每一条都至关重要,缺一不可。正是这些严密的措施,守护着国家的军事机密,保障着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与国家安全。
保密无小事,防患于未然。向每一位坚守保密底线的军人致敬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